氟树脂其为包含氟原子的塑料原料通用术语。 |
![]() 萤石,氟树脂的原料矿石 |
Teflon®(特氟龙) 是杜邦公司制造的氟树脂的注册商标名称。
美国杜邦公司罗伊·普朗克特博士和其团队早在1938年发现Teflon®(特氟龙) 。
普朗克特博士正研究新的冷媒过程,并已在实验压力容器中储存了若干四氟乙烯(TFE)气体。某天,当他打开容器盖子时,没有气体逸出;因此,他将容器切成两半,更近距离地进行检查,最终发现容器内壁覆盖有一层白粉-他发现了聚四氟乙烯。
时至今日,杜邦公司仍保留着普朗克特博士使用的实验笔记本。
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,聚四氟乙烯用于军事,但1945年,杜邦公司将聚四氟乙烯注册,注册商标名为Teflon®(特氟龙) ,1946年也作为"民用"开始生产和销售Teflon®(特氟龙) 产品。
这使得Teflon®(特氟龙) 可应用于许多行业。
注意:2015年Teflon®(特氟龙) 商标控制从杜邦公司转移至科慕公司。
年份 | 制造公司 | 事件 |
---|---|---|
1937 | L.G.Farben | 发现聚三氟氯乙烯(PCTFE) |
1938 | DuPont | 发现聚四氟乙烯(PTFE) |
1940 | DuPont | 实现聚四氟乙烯(PTFE)工业化 |
1948 | DuPont | 发现聚偏氟乙烯(PVDF) |
1950 | DuPont | 开始实际进行聚偏氟乙烯(PVDF)生产 |
1954 | Daikin Industries, Ltd. | 实现聚三氟氯乙烯(PCTFE)工业化 |
1955 | Daikin Industries, Ltd. | 实现聚四氟乙烯(PTFE)工业化 |
1957 | 3MCompany | 获得聚三氟氯乙烯(PCTFE)生产权 |
1959 | DuPont-Nittou Chemical Industries,Ltd. | 开始聚四氟乙烯(PTFE)生产 |
1962 | Daikin Industries, Ltd. | 实现全氯乙烯丙烯共聚物(FEP)工业化 |
1965 | Penwalt | 开始聚偏氟乙烯(PVDF)生产 |
1970 | KUREHA CORPORATION | 实现聚偏氟乙烯(PVDF)工业化 |
1972 | DuPont | 实现乙烯-四氟乙烯(ETFE)工业化 |
DuPont | 实现氟苯丙氨酸(PFA)工业化 | |
Asahi Glass Co.,Ltd. | 实现乙烯-四氟乙烯(ETFE)工业化 | |
1976 | Du Pont-Mitsui Fluorochemicals Company, Ltd. | 开始氟苯丙氨酸(PFA)生产 |
1982 | Daikin Industries, Ltd. | 实现氟苯丙氨酸(PFA)工业化 |
1983 | Asahi Glass Co.,Ltd. | 开始聚四氟乙烯(PTFE)生产 |
1986 | Du Pont-Mitsui Fluorochemicals Company, Ltd. | 开始全氯乙烯丙烯共聚物(FEP)生产 |
1987 | Asahi Glass Co.,Ltd. | 实现氟苯丙氨酸(PFA)工业化 |
1988 | - | 开始实际进行软质氟树脂生产 |
1989 | Asahi Glass Co.,Ltd. | 扩张耐风化性氟树脂涂料的生产规模 |
1994 |
Du Pont-Mitsui Fluorochemicals Company, Ltd. Daikin Industries, Ltd. |
扩张改性聚四氟乙烯(PTFE)的生产规模 |
1996 | Du Pont-Mitsui Fluorochemicals Company, Ltd. | 为半导体市场开始实际进行新型氟苯丙氨酸(PFA)生产 |
2004 | Asahi Glass Co.,Ltd. | 成功开发氟树脂回收技术 |
2006 | KUREHA CORPORATION | 扩张聚偏氟乙烯(PVDF)树脂的生产规模 |
聚四氟乙烯的分子结构赋予树脂众多不同的特性。
结构式 | 立体结构 | |
---|---|---|
PE |
![]() |
![]() |
PTFE |
![]() |
![]() |
● 原因:碳-氟键键能高
键能[kJ/mol] | |
---|---|
C-H键合(适用于甲烷 [CH₄] ) | 412(CH₄) |
C-F键合(适用于四氟甲烷 [CF₄] ) | 484(CF₄) |
● 原因:分子间的引力小,表面自由能(表面张力)低
物质类型 | 与水体的接触角度 [角度] | 粘结能 [dyn/cm] |
---|---|---|
PTFE | 114 | 43.1 |
Silicone | 90 ~ 110 | 47.8 ~ 72.7 |
PE | 88 | 75.2 |
● 原因:碳-碳链被紧凑排列的氟原子(F)包围
● 原因:碳-氟键极化度受限
【备注】
・C-F:碳-氟键
・C-C:碳-碳键
・极化度:电子在电场的简易波动指标
【参照】
・JFIA [氟树脂手册]